个人股票质押 “重仓”羊奶粉,宜品不好卖了?
文 | 摩登消费,作者 | 付艳翠,编辑 | 冯羽
"羊奶产业,大有可为。"近几年,随着羊奶的营养被越来越多消费者认可,各种乳企将羊奶视为企业的新增量,陕西省某奶山羊养殖企业创业者李伟(化名)也一直处于"亢奋"状态中。
李伟判断,随着羊奶品牌增多,未来羊奶的营养将被更多消费者认可,羊奶市场容量将大增。
受国内人口出生率不断下滑影响,婴幼配方奶粉市场的"厮杀"愈发激烈,比起牛乳,更低敏、易吸收的羊奶,成为焦虑的奶粉企业们书写高端故事的新方式。
于是,号称国产羊奶粉第一的宜品乳业也在"重仓"奶羊,建工厂、收购牧场、成立低敏营养研究院等。
据品牌官网信息,宜品乳业创立于 1956 年,具有六十余年专业的乳品生产历史,2018 年宜品乳业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奶粉类企业合作伙伴,旗下品牌包括爱尼可、蓓康僖、欧能多、欧士达、棒棒羊、宜品特医。
不过,虽然焦虑的奶粉企业将触手延伸至羊奶粉市场,将其视为新的增长点,但羊奶营养价值的市场认可度仍在培育过程中。
在线上线下渠道,牛乳制品依旧稳站 C 位,摆在宜品乳业面前的,是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更难讲的新故事。
1、"重仓"羊奶粉
"在外国,如果宝宝有牛奶粉不耐受的过敏症状,医生会建议使用羊配方奶粉。"河北 90 后宝妈刘颖做功课时发现,在国内,也有很多网红告诉消费者,婴幼儿羊配方奶粉更符合婴儿肠道吸收的能力,对婴幼儿的肠胃有保护作用。
自打在 2023 年迎来自己第一个宝宝后,刘颖就被宝宝的大便所困扰,"他一天大便要八九次,还全是奶瓣,总是边喝奶边大便,肚子还总有咕咕咕的声音。到宝宝出生二十多天,我才知道他可能是小敏宝,可以转喝纯羊奶粉。"
事实上,像刘颖这样为新生儿过敏所困扰的家长不在少数。
《2023 母婴人群过敏认知与防治白皮书》显示,我国有四分之一的宝宝常年遭受过敏困扰,其中食物过敏为主要过敏源,牛奶过敏问题尤为突出。
据了解,牛奶蛋白过敏是一种常见的食物过敏,在婴幼儿中较为常见。当过敏宝宝饮用牛奶时,他们的免疫系统会错误地将牛奶蛋白视为有害物质,从而引发皮肤反复起疹子、消化功能紊乱、体重增长缓慢等一系列不适症状。
而研究表明,牛奶中的 A1 型 β- 酪蛋白在消化过程中,会产生 β- 酪啡肽 -7,这种物质可能会对肠胃系统造成刺激,从而引发宝宝的过敏反应。羊奶由于其与牛奶不同的蛋白质类型,不含 A1 蛋白,被认为对部分牛奶蛋白敏感的婴幼儿更为安全。
除了低致敏性,羊奶在消化吸收方面也表现出色。其乳脂肪球相对较小,且含有较多的中短链脂肪酸,这些特点使得羊奶更容易被宝宝的肠道吸收利用。因此,商家们往往宣传羊奶粉对于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的婴幼儿更友好。
因为羊奶低致敏性和易消化吸收特性,婴儿配方羊奶粉似乎正逐渐成为国内宝妈的新宠。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羊奶粉产业发展研究》数据显示,2008 年我国羊奶粉市场销售额只有 3 亿元。到 2021 年,这一数据突破 100 亿元,2023 年中国羊奶粉市场规模为 167.1 亿元。有业内专家估算,未来 8 年我国羊奶产业的潜在规模将达到千亿级别。
宜品乳业董事长牟善波曾表示,我国新生儿数量虽然持续下降,但宝宝过敏发生率却逐年上升。因此,宜品乳业凭借其纯羊奶粉以及特医奶粉等产品,在细分品类上实现了战略布局和产品差异化。
这几年,宜品乳业更是豪赌羊产业,从有机饲料、到羊牧场、再到工厂,一样都没有落下。
在 2016 年,宜品乳业就在韩国建厂,开启走出去的国际化征程,之后又在俄罗斯建立有机种植基地,2019 年在西班牙收购羊乳清生产工厂,2021 年收购西班牙羊奶酪工厂,以及收购国家级崂山奶山羊种质保种场青岛奥特种羊场,2023 年成立低敏营养研究院等。
宜品乳业宣称,公司要打造"千亿奶羊产业链",还将目标瞄向了国外。
"国产奶粉未来真正扬眉吐气的时候,不仅仅是在中国市场拿到更多的份额,还要在其他国家占领自己的市场,"牟善波还曾喊出口号,"宜品要让不同肤色的人爱上中国好羊奶。"
不难发现,在羊奶粉市场声量逐渐扩大之后,宜品乳业的野心不小。
2、销量之谜
遗憾的是,宜品乳业的理想很美好,其想要实现千亿愿景,并非易事。
一方面,羊奶粉难掩一个尴尬的现状——其在国内仍然是一个受众狭窄的小众市场,市场依旧待教育。
"我身边很少有宝妈给孩子喝羊奶粉的,太小众了,还是喝大品牌的牛乳奶粉更常见。营养是否更高不好说,但羊奶一般一股膻味,我还是有点怕孩子喝了会厌奶。"一位 90 后宝妈表示。
品牌们也深知所面临的阻碍。这些年,各大羊奶品牌通过三甲医院的孕期课堂或早教中心、月子中心等渠道,在课堂上做羊奶的植入,普及其小分子、低过敏性等产品特质。
甚至羊乳企业在向下游铺货时,还会配备培训师,为经销商、零售商讲解羊奶的价值,再经由他们向终端消费者传导,以此完成市场教育。
其中,宜品乳业在最近还举办《中国好导购》大赛,提升导购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推动门店生意增长和行业服务水平提升。此外,签约明星代言、梯媒投放,以及小红书种草等方式也成为其营销的常规手段。
不过,当消费者被小众奶的风味或营养价值种草时,宜品乳业等中小乳企薄弱的渠道布局,却很难满足消费者进一步购买的需求。
"我之前被小红书种草了宜品的羊奶粉,当时就想给孩子喝着试试,为此还托外地的朋友给我捎了几罐羊奶粉。但奶粉快喝完我去本地的母婴店购买,却被告知没有听过这个牌子。"一位山西的宝妈表示。
而「摩登消费」在河北走访线下母婴店也发现,母婴店内牛奶粉依旧占据着门店主流地位,不仅找不到宜品羊奶粉的身影,其他品牌的羊奶粉也只上架一两款,还被摆在角落。
(图 / 被摆在角落的羊奶粉)
「摩登消费」向母婴店的销售员咨询羊奶粉的销售情况,对方表示,羊奶粉相对于牛奶粉来说,市场认知度较低,消费者对其了解不足,其店里就只有一款羊奶粉,"其实营养价值都差不多,还是要买大牌靠谱些。"
如此,羊奶粉市场也给人一种割裂之感——在线上,品牌们宣传得热闹,但在线下,渠道们却在冷处理。
与此同时,在羊奶粉领域,澳优旗下进口品牌佳贝艾特被公认为全球头部。最新财报显示,澳优乳业今年上半年实现收入 36.81 亿元,同比增长 4.8%。其中羊奶粉收入 18.08 亿元,同比增长 20.2%,羊奶粉海外业务收入更是同比增长 50.7%。
反观宜品乳业,即便其宣称自己是国产羊奶粉第一品牌,但其销量一直成谜。宜品乳业也曾多次陷入虚假宣传风波,包括"航天品质"以及夸张的销售数据等。
在 2019 年,有多家媒体曾报道,宜品乳业旗下的蓓康僖,在宣传过程中声称产品拥有"航天品质",但后续却遭到曝光,直指涉事产品均为大包粉加工。对此,宜品乳业并未做出任何回应。
在此前的宣传报道中,宜品乳业 2019 年和 2020 年的年销售收入,均有"已经突破 20 亿元"的表述。但是在其 66 周年庆典上,宜品乳业又曾披露称,公司 2021 年总营收 18.58 亿元,同比增长 19.2%,净利润更是大涨 75.8% 至 2.69 亿元。
但被媒体质疑其销售数据之后,公司就不再透露公司近年来的销售数据。「摩登消费」向宜品乳业咨询羊奶粉销量,截至发稿公司尚未回复。
羊奶粉市场待教育,线下渠道依旧薄弱,宜品乳业与行业头部品牌依旧存在差距,这些都让销量成谜的宜品乳业前路漫漫。
3、大混战
不过,与萎缩的婴配粉市场相比,羊奶粉虽然规模不大,但增量空间还是吸引了更多品牌的注意。
由于畜养规模小、产奶周期短、工艺更复杂等原因,羊奶粉的生产成本要比牛奶粉高出不少。
因此,羊奶粉不仅被乳企们视作第二增长空间,还承接了品牌们向消费者讲高端化故事的重任。
于是,大公司开始发挥"钞能力",中小羊奶粉品牌也在不断发力羊奶粉市场。
比如伊利收购羊奶粉优势企业澳优 59.45% 的股权;飞鹤于 2021 年完成了对陕西婴幼儿羊奶粉企业小羊妙可的全资收购;君乐宝选择了银桥乳业这一陕西老牌羊奶粉企业,通过收购,在陕西布局羊乳制品细分市场的供应链等。
一时间,宜品乳业不仅要与蓝河、荷莱蕊、维爱佳等羊奶粉品牌混战,还要面临蒙牛、伊利、君乐宝、贝因美等大型乳企疯狂抢食。
一边是大公司持续性"攻城略地",一边是各地方乳企也在不断发力,如何从巨头口中夺食成为宜品乳业的新命题。
"为了增加竞争优势,目前各大羊奶粉企业也加入奶源战争,加大奶源布局力度。"关注食品赛道媒体人刘小倩向「摩登消费」表示,一场属于羊奶赛道的奶源暗战已经打响。
2022 年,澳优收购荷兰羊奶酪公司 Amalthea Group,实现对荷兰市场近 50% 羊奶奶源的掌控。澳优位于荷兰的浓缩羊乳清生产设施也已落成,投资 1.4 亿欧元的新婴配基粉设施按计划 2023 年年内完工。
成立于 2016 年的盛健羊乳已建成 16 个饲养规模达 5000 只的标准化奶山羊养殖牧场,在建 1 个绿色零碳养殖园区,目前公司自有奶山羊基础种群位居中国第一。
2023 年,优然牧业新建了规划存栏五万头、目前国内单体最大的奶山羊场。
"但与可加工成酸奶、奶酪等各种产品形式的牛奶相比,羊奶的品类仍较单一,且产品同质化严重。"刘小倩表示,宜品乳业想在巨头相争的夹缝中求生存,发掘细分市场的机会,与行业巨头错位竞争并不容易。
事实上,行业内羊奶粉产品同质化严重,各家配方几乎无差别。
比如,此前为了降低成本赚取更多利润,不少厂商会在原料里面掺入牛奶来源的乳清蛋白原料。
为了提高竞争优势,宜品蓓康僖及蓓康僖启铂,打造了"不含一滴牛乳"的纯羊奶粉。但澳优旗下佳贝艾特也宣传其为荷兰原罐进口羊奶粉,100% 纯羊乳蛋白配方。
不仅如此,羊奶粉品牌争相角逐的营养物质成分,从最早的高铁、高钙,到 DHA、益生元、膳食纤维、叶黄素等也已经高度内卷。
一边是出生率下滑的客观现实,另一边是大中小乳企竞争激烈,加之卷无可卷的羊奶粉配方,宜品乳业如若不能拿出足够具有差异化的产品亮点个人股票质押,恐怕再难用旧故事打动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