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外汇配资知识 自动驾驶这一年:上市潮、技术战、淘汰赛
文 | 连线出行,作者 | 杜小寻,编辑 / 马军
2016 年前后,一批有技术傍身、从国外大厂归来的创业者,将视线瞄准了自动驾驶这块"无人区",并开始成立公司、吸纳人才、扩张业务。
彼时,自动驾驶的技术目标已知、产业链环节众多且尚待开发、产品应用范围广阔 …… 每一条细分赛道对于这些技术咖创始人们而言,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但技术行业企业的崛起总是离不开高额的研发投入,自动驾驶行业随即进入了一段漫长的调整期,多家公司业绩常年巨亏,裁员、调整、大股东撤资的消息此起彼伏。
不过,近两年,越来越多的车企将视线落在智能驾驶技术的布局上,带动自动驾驶产业链上游的零部件供应商企业获得资本青睐,比如激光雷达企业禾赛科技、速腾聚创等等。
进入 2024 年,百度旗下智能出行平台萝卜快跑的爆火、特斯拉入局 Robotaxi 等等,让"自动驾驶已成现实"的概念植入更多普通消费者的脑海。
资本的眼光也开始向产业链中、下游企业移动,智驾科技公司地平线、AI 芯片公司黑芝麻;小马智行、如祺出行、文远知行等 Robotaxi、Robotruck 企业均获得多轮融资,并在今年成功上市。
曾经,L4 级别的自动驾驶实现难度过高,一度让市场失去信心,如今,资本热情的回温也让不少企业重拾了开发 L4 级自动驾驶的目标,因此企业间的技术战仍在继续。
在加码研发和技术比拼的过程中,多数企业陷入长期高额亏损,难以平衡投入和盈利的企业将被淘汰出局。
同时,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价格战愈演愈烈,下游企业对成本的压缩或将对上游自动驾驶零部件或芯片企业产生影响,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企还开始自主研发智能驾驶系统,这也或多或少会对自动驾驶企业的份额造成挤压。
自动驾驶企业面临的,是一场关乎生死的挑战。
因此,自动驾驶企业需要募集更多资金,以支持企业的技术投入,加速产品的商业化进程,最终实现扭亏。
1、高估值、冲上市,哪些自动驾驶公司领跑了?
2024 年,资本的"聚光灯"落在了自动驾驶身上。
在跨年钟声敲响之后的第五天,激光雷达及感知解决方案企业速腾聚创在港股敲钟,成为 2024 年港股 IPO 第一股。
今年下半年,港交所中更是密集传来自动驾驶企业上市的消息。
7 月,"自动驾驶运营科技股"如祺出行在香港挂牌上市;8 月,自动驾驶芯片企业黑芝麻智能在港交所挂牌上市;10 月,高级辅助驾驶和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地平线在港交所上市。
临近年末,还有两家 Robotaxi 公司文远知行和小马智行赴美上市成功。
从市场占有率来看,上述成功上市的供应商企业,都在各自的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
激光雷达领域的速腾聚创,在 2024 年前三季度实现激光雷达累计销量为 38.19 万台,同比增长 259.6%。
黑芝麻智能是车规级计算 SoC(系统芯片)及基于 SoC 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供应商,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按 2022 年车规级高算力 SoC 的出货量计,黑芝麻智能是全球第三大供应商。
另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发布的数据,地平线在中国市场自主品牌乘用车智驾计算方案市场中市场占有率为 28.65%,为第一名。
在上市之前,上述几家公司就已经成为资本抢注的标的,几乎每一家企业都在上市之前经过了多轮融资,如何找到能够满足多方心理预期的上市估值,几乎成为许多企业要解决的问题。
例如黑芝麻智能在上市前均进行了 10 轮融资,估值为 7 亿美元;文远知行在上市前进行了 6 轮融资,估值为 50 亿美元,小马智行 IPO 前获得了 7 轮融资,融资总额超 13 亿美元。
地平线在 IPO 之前的估值也很高,达到了 87.1 亿美元。
从投资方的身份来看,几家企业也是"各自背后有神仙"。
其中,小马智行背后的有红杉中国、昆仑资本、IDG 资本等私募基金公司,中国一汽、丰田等汽车企业;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博世、国开金融、启明创投等参与了文远知行的融资。
地平线、黑芝麻智能则是颇受车企的青睐。
地平线的投资方中有广汽资本、比亚迪、东风资产、奇瑞汽车、上汽集团等公司;黑芝麻智能的投资者包括小米、腾讯、吉利、上汽集团、蔚来资本等。
而如祺出行是在 2019 年,由广汽、腾讯、滴滴等投资创立的,创始轮的估值为 10 亿元。
除了上述已经成功上市的公司,还有 Momenta、纵目科技、希迪智驾、佑驾创新等行业玩家也正在谋求上市。
这些企业中,也不乏已经进行过多轮融资的企业。例如 Momenta 已经完成了 7 轮融资、纵目科技已经完成了 10 轮融资、希迪智驾已经完成了 8 轮融资。
近期,还有不少自动驾驶企业与车企建立了合作。
比如 9 月,黑芝麻智能与东风汽车就智能驾驶及感知算法、跨域融合计算平台、车路云一体化解决方案等领域进行技术合作。
12 月,文远知行与优步 Uber 合作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落地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小马智行与广汽埃安将合作打造具备商业运营竞争力的 Robotaxi 规模化量产车型等等。
在融资、上市、合作的浪潮下,领跑的自动驾驶企业吃到了蛋糕,但它们依旧需要继续投入和创新,并寻求生路。
2、技术战、高投入,伴随着亏损的生死之战
虽然,当下的自动驾驶已经让资本看到了一点商业化的可能性,但行业中的技术战还在继续。
当前,很多自动驾驶企业的目标是能够真正实现 L4、L5 级别的自动驾驶水平。
但想要达成这个目标,整个产业链中的每一环都有不得不攻克的技术难关。
例如在感知与理解层面,车辆传感器如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需要能够对周围的环境进行全面感知。
但目前,不管是上述的哪一种传感器,都会有一定的技术缺点,比如当前的激光雷达技术可以提供精确的三维点云,但在雨雪天气条件下,性能会有所下降;摄像头能够精准捕捉路况信息,但会因光线的变化而对感知效果产生影响等等。
在 AI 芯片的研发上,提高芯片的算力、功耗、性能等,是企业当下的技术难题。
通常,业内认为实现 L2 级自动辅助驾驶需要的算力在 10TOPS 以下,L3 级需要 30-60TOPS,L4 级需要超过 300TOPS,L5 级需要超过 1000TOPS,甚至要达到超过 4000TOPS。
但从目前市场的应用情况来看,处于商用阶段的自动驾驶芯片主要集中在高级驾驶辅助系统领域,可实现 L1-L2 级别的辅助驾驶功能。也有部分芯片企业声称产品可实现 L3 级别的功能。但距离 L4-L5 级别的自动驾驶大规模商业化,还有一定的距离。
此外,由于分模块的传统智驾模型,存在上限低、执行复杂驾驶任务时出现明显机械感,甚至有时还需要人工接管的情况,因此许多企业开始布局更像"机械人脑"的端到端大模型。
但从目前端到端的研发成果来看,这种模型也有缺点,比如其会在一些复杂路况表现得过于"从容",因此无视了交通规则,被吐槽为"扣分神器"。
为了攻克技术难题,不少自动驾驶企业研发高企,连年亏损。
根据地平线招股书显示,2021 年至 2024 年上半年,地平线的研发支出分别为 11.44 亿元、18.8 亿元、23.66 亿元和 14.20 亿元。
同期,地平线净亏损分别是 20.6 亿元、87.2 亿元、67.4 亿元和 51 亿元,经调整后的净亏损分别为 11.0 亿元、18.9 亿元、16.4 亿元、8.0 亿元。
黑芝麻智能在加大研发投入,每年的研发成本呈现翻倍式增长,2021 年至 2023 年,黑芝麻智能的研发成本分别为 5.95 亿元、7.64 亿元和 13.63 亿元,分别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为 984%、461.8%、436.2%。
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和黑芝麻也均处于高投入的阶段。
2022 年 -2024 年上半年,小马智行研发投入分别为 1.54 亿美元、1.23 亿美元以及 5872.5 万美元,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 224.6%、170.7%、237.6%;文远知行研发支出分别为 7.59 亿元、10.58 亿元及 5.17 亿元。
自 2021 年至 2023 年,文远知行累计亏损已达 61.79 亿元,调整后净亏损也接近 19 亿元。今年前三季度,文远知行净亏损达到了 19.24 亿元,经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Non-IFRS)调整后的净亏损为 5.56 亿元,亏损幅度进一步扩大。
小马智行也仍未扭亏,但亏损正在收窄,并预计在 2025 年 -2026 年左右,实现千台无人驾驶出租车的落地运营,实现单车毛利转正。
2022 年 -2023 年,小马智行调整前净亏损分别 1.48 亿美元、1.25 亿美元;2024 年上半年,这一数字来到 5178 万美元,同比下降 25.6%。
眼下,谁能掌握研发的风向标,谁就有机会实现翻盘。
但在那之前,企业只能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因为不进步就会被淘汰。
3、淘汰赛加剧,行业玩家还在拼命争取"上岸"
对自动驾驶企业而言,上市或已成为了必行之路。
因为这种融资方式的优势在于,企业可以在上市时筹集一笔资金,且上市之后,公司还可以再通过融资、发行债券等渠道获取资金。
多家企业的成功上市,也从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二级市场对自动驾驶企业的关注。
但跳出企业的逻辑来看,行业中掀起上市潮,也意味着行业中的融资已经到达瓶颈,没有在上一个阶段被资本看重的公司,很难再寻求新一轮融资了。
从上市的几家公司此前的融资时间也可以看出,多数公司 IPO 前的一轮融资发生在 2022 或 2023 年。
比如地平线的上一轮战略融资发生在 2022 年 10 月,投资方为大众集团;文远知行则是在 2022 年 11 月,投资方为国开行;小马智行则在 2023 年 10 月,投资方为沙特阿拉伯王国新未来城旗下投资基金。
另据同花顺 IFind 数据显示,2022 年以来,自动驾驶领域披露的融资额度由 2021 年的 1592 亿元锐减至 2023 年的 182 亿元,直接缩水至原先的 11%,2024 年的情况也并未得到好转。
除此之外,很多车企已经开始做自己的智能驾驶系统,这无疑会对自动驾驶公司造成一定的压力。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几乎所有的车企均设有智驾研发团队,华为、小鹏汽车、理想汽车、蔚来汽车等车企已经开发出自研的智能驾驶系统。例如华为的 ADS 智驾系统、小鹏汽车的 AI 天玑系统、理想的 AD Max 智能驾驶系统等等。
当前,也已经有不少自动驾驶公司被曝出裁员、高管出走等负面消息。
此前,有消息称,毫末智行启动了裁员计划,职能部门已裁员约 30% 甚至近半,将按照" N+1 "的标准向被裁员工进行补偿。
随后,毫末智行对此回应称:"公司正进行正常的组织架构调整。"
另据界面新闻报道,一家智能驾驶方案商禾多科技,从 2022 年末开始公司陆续有小范围裁员,2023 年全年裁员规模约为 50 人左右。以禾多科技约 500 人团队规模计算,裁员比例为 10%。
值得关注的是,禾多科技疑似已经因难以融资而陷入生存困境。
据晚点 LatePost 报道,禾多科技与广汽集团推进的重组方案遭遇变数。禾多的资金链已非常紧张,正解散数据、研发等大部分核心部门并暂停研发活动。
实际上,上述两家公司都曾受到过资本青睐。
比如目前,毫末智行已进行了多轮融资,背后的投资机构包括长城汽车、美团、首钢基金等等。就在今年上半年,毫末智行还曾获得了两笔融资,分别为 2 月获得的 1 亿元的 B1 轮融资和 4 月宣布获得的 3 亿元 B2 轮融资。
这也意味着,如果自动驾驶企业无法持续获得资金,将很容易被淘汰。
而上市,或许是这个阶段自动驾驶企业最好的选择。
从二级市场的反映情况来看,几家上市企业的股价走势涨跌情况不一,但大多企业在刚刚上市之时都会先呈现出较好的股价走势。
比如速腾聚创在上半年股价涨幅超过 40%;去年年底上市的知行科技股价也在半年期间累计涨幅翻倍,达到 117.26%;黑芝麻智能目前的股价走势仍然为增长,且在不久前的 12 月 9 日刚刚达到股价最高点,为 38.6 港元 / 股。
相比之下,如祺出行的"运气"就没有那么好,不仅在上市首日就破发,截至 2024 年 12 月 12 日收盘,股价已经跌至 14.78 港元 / 股,与开盘价的 35 元相比已经跌去了 57.78%。
上市后的自动驾驶企业股票外汇配资知识,尚且没有松一口气的机会。目前还在冲上市的企业,更要赶在"巨浪"来临前顺利"上岸"。